推荐如下:
一、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是沪渝高速公路在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桥。该桥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自己设计、施工、监理的特大跨径悬索桥,为宜昌主城区跨越长江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是个拍照旅游的好地方。
二、古潮音洞
位于聂家河镇,占地100多亩,集迷人风光、历史文化、水上娱乐、旅行探险等多种观光休闲功能于一体。进入宜都古潮音洞风景区,沿着山间游步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竹林,竹林迎风摇曳如绿波荡漾,您呼吸浸染着竹味的新鲜空气,感受着它源源不断地输入自己的肺中,清洗着因都市而逐渐浑浊的肺,深感大自然的珍贵恩赐。
三、奥陶纪石林景区
位于湖北省宜昌的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是目前国内发现最为完好,分布最为集中的奥陶纪石林景观。奥陶纪石林风景区是以河谷风光、石林风光为基调,以自然文化、民俗文化为底蕴,融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景区内石奇林密,曲径通幽,分布着形象逼真的神龟、憨态可拘的石象、险象环生的栈道、千姿百态的石林、暗藏玄机的石门等自然天成的景观。千米栈道依悬崖而建,集探险、观光于一体。不仅地势险峻,视野开阔,渔洋河两岸峡谷风光尽收眼底。渔洋河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滩多峡深,沿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河中盛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及虎皮鳜鱼、石斑鱼、鲇鱼等多种珍稀鱼类。
四、三峡九凤谷
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景区以丑溪峡谷与天然瀑布资源为基地,加载荆楚九凤文化底蕴,辅以主题化生态花海为媒介,以游戏化互动体验式项目为脉络,集四季花海、峡谷溯溪、高空滑索、栈道幽径、儿童探索乐园及主体活动等众多娱乐项目于一体。
三峡九凤谷根据资源特点和区域特征,规划建设主题花海大峡谷、丑溪峡谷探险和儿童自然探索公园三大核心板块和综合服务区、花溪观光区、峡谷游乐区、浪漫休闲区、木屋度假区五大功能分区。目标是打造集峡谷游乐、儿童自然探索、素质教育、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宜昌最好玩的旅游度假区。
五、梁山风景区
位于鄂西宜都市西南32公里的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其山势雄奇,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有着1500年宗教历史,山麓有佛教观音禅寺,山顶为道观金顶。梁山又名筐山,清康熙《宜都县志》载:“荆州图志称,宜都有高筐山,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然,故云”。清同治《宜都县志》又载:“梁山为邑中诸山冠,环大梁、群小山皆拥戴朝拱。”故名大梁山。
梁山方圆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0米,奇峰耸立,形如石笋,除南坡稍缓外,其余皆似斧劈刀削。上山独路险峻,有石质台阶千余级,登上金顶可鸟瞰群峰拱卫,纵观层层云海,聆听阵阵松涛,还可观长江,览陆城,望峡口,放眼荆沙及湖南澧县一带。梁山北边悬崖下20里长的探母沟,沟内古木参天、绝壁高耸、洞穴幽幽、溪流潺潺,是旅游、探险和避暑之胜地。
@秦楚刊号
郧阳汉江公路大桥位于郧县城关西南端209国道汉江河边,桥型结构为地错式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主跨414米,全长586米,桥宽15.6米,净宽9+1.5X2+1.8X2,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采用宝石形空心索塔双索面空间“人”字扇型斜拉索(200根),索塔高108.5米。该桥设计先进,构思新颖,造型轻巧、美观,在同类桥梁中堪称亚洲第一,全国之冠。
此桥是交通部科技“通达计划”项目和湖北省重点工程,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原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同志生前亲笔为此桥题写了桥名。该桥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设计负责人彭新(女)四川桥梁工程公司负责施工,施工技术负责人李文奇;工程监理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出任。负责人宁世伟工程师。施工期间的观测控制由西南交通大学承担。大桥指挥部第一任指挥长蒋汉洲、第二任指挥长张传贵。投资来源:交通部、省交通厅、省计委补助、水利部移民贷款、地方集资、地方建行、工商行贷款,共计投资5829万元。
汉江公路大桥自1986年开始酝酿,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港澳台胞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于1988年省计委纳入计划批准建设,桥头接线放线2. 16公里,1989年桥头接线动工,完成90户拆迁任务。1990年11月7日主桥破土动工,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道道技术难关。于1991年完成桥头接线2.16公里,完成混凝土总量的60%,完成索塔70米,拉索1根,箱梁2块,锚固桥台全部完成,于1993年11月5日9时主桥合拢,1994年元月28日全部完工,并于2月1日试通车,地、县党政主要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并组织了万人游行队伍、数百辆汽车、载歌载舞,通过大桥。4月23日一-26日省交通厅委托省公路局组织对大桥进行初步验收。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大桥各部结构变化正常。于1995年9月8日经过部级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
兴建郧阳汉江公路大桥是郧阳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凤愿,亦是十堰人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的建成将大大改善郧县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使郧县与鄂豫陕川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对鄂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郧阳汉江公路大桥的批复建设过程,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及前期工作,于1987年8月17日,地委、行署在郧县召开汉江大桥筹建现场会。地委书记吴华品主持会议。副书记王良伟、雷学彬、副专员金元荣以及地区计委、经委、交通局、水利局、公路总段,郧县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察看了大桥桥位方案现场和三门沙坝工地。会议选定第三桥位方案,即从三门至土坟坡崖。大桥全长364米,从土柳路接十堰市,估算需投资1800万元。会议决定由行暑副专员谢敏、地区经委主任阎克俭、地区计委主任范秀、地区交通局长彭豫汉、郧县县委书记雷东升、县长蒋化春、政协主席刘武斌、副县长张传贵等同志组成郧县汉江公路大桥筹建领导小组。由谢敏任组长,彭豫汉负责九月份拿出汇报材料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十月份到国务院、省政府、省交通厅汇报,请示交通部、水电部、省交通厅给于投资,将汉江大桥列入“七五”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八月二十四日,根据八月十七日地委行署在郧县召开的汉江大桥筹建现场会精神,地区交通局决定成立“郧县汉江大桥筹建小组”。由地区交通局副局长韩用高、公路总段段长杨笏臣郧县交通局长彭泽柏任副组长。成员有:欧阳际娣、杜博、张时树、宁书昌、赵忠科、王远金、卢光华。十月十三日地区行署副专员谢敏、地区计委副主任余林、地区交通局长彭豫汉、郧县县长蒋化春等到交通厅汇报郧县汉江大桥工作,省交通厅厅长王连栋、副厅长熊国贤、交通厅计划处长陈永鹏听取汇报。王厅长指示:应立即到北京向交通部汇报郧县汉江大桥的工作。十月二十一日,地区行署副专员谢敏、交通局长彭豫汉、总段段长杨笏臣、郧县县长蒋化春、交通局长彭泽柏等到北京向交通部水电部汇报大桥工作,交通部副部长黄正章、水电部计划司赵司长听取了汇报。交通部意见,郧县汉江公路大桥可以考虑,请湖北省交通厅拿出意见。
一九八八年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省计委、省交通厅在郧县召开“郧县汉江公路大桥可行性研究讨论会”。会议由省交通厅副厅长熊国贤、地区行署副专员谢敏、省计委计划处长李兆仁三位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委书记吴华品、省交通厅、地、县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及桥梁专家等73人,会议讨论了建设郧县汉江公路大桥的可行性事宜。元月二十三日,省计委、省交通厅以鄂交计(88)17号文件向交通部上报《关于申请补助二0九国道郧县汉江公路大桥建设资金的报告》。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同志在报告上批示:“同意在‘七五’补助湖北总规模内调资安排”。二月九日,地区交通局地区计委呈报郧县汉江大桥计划任务书。报告提出的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485米,桥宽12米,桥面标高186米(吴淞高程系)接线5公里,投资估算2300万元,资金来源省交通厅补助500万元,水电部从柳陂围堤经费中补助600万元,交通部补助700万元,其余部分1自筹,要求1989年上半年完成前期工程,进行施工准备,下半年动工建设,九九0年建成通车,二月六日郧县人民政府与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签订(郧县汉江大桥公路勘察设计合同意向书)。县长蒋化春,交通局长彭泽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蔡潮,副总工程师彭新,分别代表甲乙双方签字。二月八日省计委以鄂计交字(1988)83号文批复郧县汉江大桥设计任务书。批复为,大桥全长550米,接线长5公里,山岭重丘区二级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桥面净寬9+2X1.5米,荷载汽20挂100,通航等级为5级航道,总投资控制在2200万元以内。资金来源申请交通厅补助500万,水电部同意从柳陂围堤经费中补助600万,交通部补助700万,不足部分除征地拆迁和接线路基工程费用由郧县按预算投资包干处理,其余贷款,大桥建成后收取过桥费偿还。二月二十二日,郧地行署以郧行文(1988)13号文下达《关于成立郧县汉江大桥建设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的通知》。通知决定:
一、成立汉江大桥领导小组,由行署副专员谢敏任组长,计委主任范秀,经委主任阎克俭,副主任方开榜,彭豫汉,郧县县委书记雷东升,县长蒋化春,地区总段段长杨笏臣任副组长刘武斌、张传贵、蒋汉洲为小组成员。
二、成立大桥指挥部,蒋汉洲任指挥长、刘武斌为顾向,温明信、彭泽柏、曹相进为副指挥长。三月十一日至二十八日,湖北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四队对汉江大桥桥址、地面和航道进行了实地勘测。八日至十日省交通厅在郧县召开了“郧县汉江大桥初步设计方案评议会”。省厅副厅长熊国贤主持会议,省计委历发忠工程师,行署副专员谢敏,县委书记雷东升,县长蒋化春在会上讲了话,为了选择最佳方案,省交通厅邀请了交通部科技局、交通部公路设计院、交通部重庆设计院、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桥梁专家出席会议,组织专家评议大桥的初步设计方案,地区和郧县计委、经委、交通局:建设局、移民局、土管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记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听了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彭新介绍设计方案,专家评议组推荐第三桥位和斜拉桥方案,即桥位定在郧县城土坟坡垭至三门,桥型为斜拉桥60+400+60米,该斜拉桥方案主跨400米,是我国最大跨径斜拉桥。
十月十八日,省计委、省交通厅、地委行署在郧县召开了“郧县汉江大桥初步设计审查会”,省计委副主任韩业端主持会议,省交通厅副厅长熊国贤,行署副专员谢敏及大桥指挥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十月二十六日郧阳地区计委、交通局以郧地计基字(1988)185号向省计委省交通厅报送《关于呈请审批郧县汉江公路大桥初步设计方案的报告》。十一月二日,省计委批复郧县汉江公路大桥初步设计,同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推荐的斜拉桥方案,净跨400米,桥长暂按550米考虑,桥面宽12米,荷载汽20.挂100,批准总概算为2615万元。十月三十一日,地委书记吴华品、行署专员王启刚率领地区交通局、地区财政局负责人在武昌省政府三楼会议室向省长郭振乾、副省长韩宏树、主任何富麟等汇报郧县汉江大桥建设及资金问题。十一月十二日,行署以郧行(89)59号文批转《关于加快郧县汉江公路大桥建设初步现场办公会会议纪要》。
此次会议于十一月八日上午在郧县一招召开, 会议由专员王启刚主持,地委顾向李才、县委书记李明贵、县长蒋化春以及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委、经委、移民局、工商行、大桥指挥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认为:郧县汉江大桥的建设既是繁荣鄂西北经济,完善二0九国道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解决丹江库区一大遗留问题的迫切要求。当务之急是各方面投入大桥的建设投资要尽快落实到位。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交通厅同地县共同研究确定的投资计划方案,我区县担负的建桥资金600万元,应根据省政府函(86)5号文确定的“在分配给郧阳地区的经费中,预留郧县柳陂围堤工程费2000万元,由郧阳地区掌握..节约经费郧阳地区筹措100万元用于大桥建设,具体办法是:
1、从地区掌握的柳陂围堤节约费中调借200万元由地区移民指挥部落实;
2、从郧县掌握的柳陂围堤节约费中调借300万元,由郧县移民指挥部落实;
3、郧县地方财政投资60万元,动员社会和个人集资40万元,由郧县政府落实,上述三方面筹措资金均应从一九八九年起在三年内到位,并实行有偿使用,待大桥建成后收过桥费偿还,其中一九八九年应到位100万元,由地区移民局借调65万元,务必11月、12月两个月内拨到大桥工程指挥部,上述纪要中所定当年到位的100万元,至年底仍分文未到,大桥仍无法开工。
1990年10月25日,郧县汉江大桥引线工程江北段的两座平板中桥工程进展迅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引线的填方工程和开挖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60%,完成工程投资130万元,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好受到省交通厅和郧阳地委领导同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