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季羡林为什么在德国呆了十年

2023-09-19 1 用户供稿

季羡林的简介

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季羡林为什么在德国呆了十年

2009年7月11日11时10分,季羡林逝世。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学习经历

1911年8月6日

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官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以前在清平随马景恭老师识字。

1917年

离家去济南投奔叔父,进私塾读书,学习了《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

1918年、1920年

分别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小学就读。课余开始学习英语。

1923年

小学毕业后,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继续学习英文。

1926年

初中毕业,在正谊中学读过半年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间,开始学习德语。

1928年-1929年

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一年。创作了《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1929年

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

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

1934年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国文教员。

1935年

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

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年

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季羡林后来和德国女友见面了吗

没有见面;

解读:

季羡林在德国的恋人叫伊姆加德,2人后来没有见面。

虽然2个人对彼此都有爱意,但是季羡林却终归不是德国人,他在故土还有亲人,甚至还有妻子,早晚有一天会离开这里。或许也是因为深知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季羡林对于伊姆加德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心意,为了不耽误伊姆加德,甚至在学成归国后,彻底断了自己与她的联系。

季羡林是地主资本家出身吗

是的,季羡林是地主资本家出身。

1.季羡林的家族在清末时期就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的大地主家族,而且父亲季羡亭也是缙云县地主。

2.在资本主义复辟的20世纪,季家不仅保有地产资产,还在中国建立起了经营文化事业的机构,成为文化资本家。

可以说,季羡林所受的教育与生长环境都和地主资本家密切相关。

季羡林老爷爷经常回忆过去在德国有趣的往事修改病句

病句:季羡林老爷爷经常回忆过去在德国有趣的往事病因:语意重复改为:季羡林老爷爷经常回忆在德国有趣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