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学第一课讲述了5件事情。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节目精选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着眼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
1、《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2、《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带领同学们“画中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3、课堂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和首次驾驶歼-20飞机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带同学们感受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
4、“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为在宇宙观测领域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智慧和话语权而感到自豪;
5、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给广大青少年送出了开学礼物,告诉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同学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学生们向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队员献花。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沙湖学校一年级新生在上“开学第一课”。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潘礼南村的抗战老兵,为镇中心小学参加古道徒步的学生授旗。 谭云俸摄(人民图片)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在礼雅小学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知识。 李尚引摄(人民图片)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东校七年级新生来到农业基地采收成熟的玉米。 傅 军摄(人民图片)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织锦”非遗技艺大师教学生们学习纺织技艺。 邱洪斌摄(新华社发)
江西省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在吉安市科技馆观看乐队机器人表演。 李 军摄(人民图片)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北山小学,抗战老兵通过老照片讲述当年的故事。 张 鹰摄(人民图片)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消防救援大队在洺州小学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 胡高雷摄(人民图片)
连日来,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季。新生入学军训、消防安全教育、垃圾分类宣传……多种多样、别出心裁的“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在新学期第一天就收获满满。
正衣冠、点朱砂、击鼓明志、赠笔仪式……在海南省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体验“开笔礼”,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开启人生第一个重要学习阶段;一场主题为“防汛防地灾暨校园安全”的开学第一课,日前在四川省西昌市大箐小学各班举行,一年级新生通过生动的方式学习避险自救知识;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的孩子们一踏入校园,就惊喜地看到一块“雪龙”号船体模型板,原来,泥城小学“开学第一课”的授课人是我国第一位穿越北冰洋的女驾驶员、上海海事大学教师白响恩。
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公益节目2023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同学们说,今后会继续努力学习,将梦想之根深深扎进创新的泥土,以昂扬姿态成长为新时代的栋梁。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