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最美教师感人1500字事迹材料

2023-11-17 1 用户供稿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最美教师支月英详细感人事迹: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望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撑起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最美教师感人1500字事迹材料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刘佳

“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育情怀”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应用韩语专业教师李永实1996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她从事韩语翻译工作、行政管理工作8年,她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2005年,她来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一线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执教十八年。任教以来,她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于2005年9月开设应用韩语专业,同年,李永实怀揣着梦想来到湖南长沙,来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从专业课程建设、课时安排、学期任务布置到上好每一堂课,李永实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再多的教学任务,她从未抱怨过,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超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她每天晚自习时间会到教室与学生在一起,或辅导作业,或答疑解惑。任教期间,她一直在教育教学业务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精益求精。

教书育人,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师德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应当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从教18年,李永实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个性,才能和倾向,她在课堂上、课堂下亲切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言语鼓励他们,用行动帮助他们,让学生爱上学习、突破自我。她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才华,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更要拥有人格的感召力。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高尚的师德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李永实说道,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她经常参加外研社组织的在线韩语教研室活动,听讲座、参与讨论、分享经验,从中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专业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教学修养的提升。

李永实提到,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爱上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倾注所有。

刻苦钻研,认真执教

作为一名教师,李永实深知只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她会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加强自己的思政理念,提升自身修养。她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网络课程研修,会把先进的教育经验、成功的案例带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对理论及经验的检验,寻找方法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18年的教学中,她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利用休息时间多方收集材料,阅读中外期刊,了解教育教改的新动态,撰写高水平论文,积极参与省级、院级重点项目建设,主持、参与院级课题、厅级课题的研究。同时,李永实还坚持专业能力提升学习,通过努力她获得了职业韩语能力考试6级证书,全国CATTI翻译二级笔译证书(朝鲜语/韩国语),商务数据分析师中级证书。

李永实在工作岗位一直默默付出,默默奉献,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她都尽全力高质量地完成。她在2008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在担任应用韩语专业带头人期间积极参加国家级人才培养研修班的学习,积极组织、参与社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规划做好充分的基础工作。 期间,她认真修订2019级~2023级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团队开发技能考核题库80套,有效组织进行专业学生技能考核培训,高效组织完成校级技能考核实战任务,撰写核心课程标准等工作,为学院、专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全部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不懈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李永实在2008年,2015年,2020年分别获得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荣获“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荣誉称号。

关爱学生做良师益友

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的事业。教师应当以真心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从2005年~至今,在18年的从教时间里,李永实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工作中她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2005年,一位学生因丢失学费情绪低落,学习心不在焉,她了解情况后开导安慰学生,并给予了必要的帮助,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看到学生每年冬天手上冻疮发作,会第一时间买手套、冻疮膏给他们。

关爱一个学生要走进他们的心里,用真心去爱他们,感动他们。李永实教出来的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他人,更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也是艰辛的,但是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这是幸福的也是美丽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而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以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李永实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相处距离较近,所以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身示教,提升师德水平,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加强师德修养,立足本职岗位,不忘初心、坚守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