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报告是这样阐释的: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对未来五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形势特点的重大判断,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的重要部署。
在脱贫攻坚这场史诗级的战争中,我们豪情满怀,成效显著。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新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包含着各级脱贫攻坚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实践成果。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要巩固拓展已有成果,高度重视和解决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稳中求进,迎难而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新局面。
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至今,中国人民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了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开辟未来。回首过去,我们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伟大胜利奋勇拼搏;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又站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2月4日和2月5日将分别迎来立春节气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两个节令紧相连,可谓喜上加喜。据了解,这种有趣的巧合,在21世纪这100年中仅有6次。
2月4日,立春,此时大地开始解冻,蛰虫逐渐苏醒,万物复苏的春天即将到来;2月5日,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
这两个特别的日子今年为何会紧相连?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农历是根据月相朔望变化同时又兼顾回归年制定的历法,是我国的传统历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圭表测影观察太阳周年运动逐渐形成确定的。因遵循回归年的规律,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上的日期有相对固定的范围。
立春在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在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而元宵节在公历中的日期却并不固定,就21世纪这100年而言,它会出现在公历2月4日至3月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今年,大寒与正月初一相差2天,大寒与立春之间相差约15天,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15天,于是就出现立春与元宵紧相连的情况。”杨婧说。
据统计,21世纪这100年中,立春和元宵紧相连共有6次,为2004年、2023年、2042年、2061年、2080年和2099年。
立春与元宵同在一天的情况有吗?“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本世纪这100年里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1966年,那一年的立春和元宵同在公历2月4日。”杨婧说。
立春这天,我国民间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元宵节这天,北方普遍食用摇制方法制作的元宵,南方则常食用包制方法制作的汤圆。
“今天吃春饼,明天吃元宵,正是由于我国传统历法的巧合,才让我们拥有了这种奇妙的体验。在品尝美食中,既加深了对传统节令文化的理解,也掌握了天文历法的相关常识。”杨婧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