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
《铁血江桥》,影片说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吉林两省相继沦陷,地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交界的第一道关口——嫩江大桥随即被推到了战争的临界点。影片中,在江桥下,我军面对敌人的疯狂轰炸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飞机不断投下炸弹,地面上硝烟四起,火光满天。马占山面临前有强敌后无援军的绝境,却依然率领士兵集中火力拼死作战。
《铁血江桥》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表现了我东北军壮士们,在国难当头,不惜捐躯捍卫我疆土的铮铮铁骨与血性。
东北军,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核心人物之一。
其下属中被授衔的25位将领中,有5位名声最响。
首先,我们来介绍张学思,他是张学良的弟弟。
张学思出生于1898年,是一个出身军人世家的少年,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
在东北军成立初期,他便投身其中,并迅速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
在张学良的亲自指导下,张学思在东北军中参与了多次战役。
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被誉为东北军中的军事天才。
1955年,凭借着对战争的独到理解和决策能力,使他在东北军中担任了重要职务。
后被授予将军军衔,成为东北军中备受推崇的将领之一。
这第二位,更是响当当的人物——吕正操。
吕正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上将之一,也是张学良的得力助手。
他出生于1899年,本出身于背靠黄土背朝天的贫农家庭。
但青年时期的他,便目光敏锐,心志坚定地想要投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勇气进入了东北军。
短短几个月时间,通过在东北军中积极参与各类战斗。
很快展现出了他出色的军事天赋,更在团队配合中凸显出了指挥才能。
加入东北军后的吕正操,在战场上一如既往地奋勇杀敌。
丝毫不露怯,他始终保持军事素养的高度。
在张学良的有意栽培下,得到了巨大的成长空间,一步步向更高的权利中心攀登。
最终,吕正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上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位将领,则是备受彭老青睐的解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开国第一少将。
解方,原是吉林人士。
父亲原是清廷小官,在当地也算是数得上名号的富贵人家。
但和我们下意识以为的“富二代”不同。
因着父亲新娶了年轻貌美的二太太,解如川的母亲备受冷落,连带着他这个小的也不受待见。
然或许正因着逆境出人才。
解如川憋着一口气,要学出个名堂给父亲看看。
他一天也不敢懈怠。
从小学到中学,几年如一日地勤勉刻苦,样样功课都拔尖。
鹤立鸡群的解如川,一入中学便引起了张学铭的注意。
面对这样一位人才,张学铭计划邀请他一同去往日本留学。
而已经接触过爱国主义教育的解如川,几经思考,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也为了更好地自立照顾母亲,答应一同出国进学。
1930年解如川一归国,便受到张学良的邀约,去往天津协助张学铭做警察工作。
在解如川的雷厉风行的整顿之下,原本散漫的保安队面目一新,极好地维护了一方稳定。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解如川毫不犹豫地冲往前线。
随军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等。
与此同时,他在东北军中秘密从事地下工作,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贡献。
1941年解如川大方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身份,一回到延安便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毛主席对解如川说道,如今你既已回到了家,得了解放,该是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索性不要叫解如川了,叫解方你觉得如何?”
念了两遍,解如川便欣然接受了这个新名字。
解方,解方,可不就是“解放”的谐音嘛!
解方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参与,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杰出的指挥官。
这也使得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
第四位将领是江潮,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之一。
江潮,出生于1903年,家境贫寒的他早早加入了东北军的行列,是张学良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之一。
在动荡的大环境下,投身东北军的江潮,并没有浑浑噩噩度日,而是积极参与抗战。
江潮在东北军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带领部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被誉为勇猛善战的指挥官。
这一优秀战士,被当时的中共地下党注意到了,展开了积极的接触工作。
江潮便也顺理成章地,暗中投身革命事业。
由于当时东北军中,存在部分军官投敌媚日的嫌疑,并流露出要清扫军队内部的倾向。
中共传递讯息,希望地下党员及时撤离。
以爱国信念支撑的江潮,坚持留下站好自己的岗。
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爱国有生力量,能一起为抗日而战。
身份最终暴露的那一刻,江潮紧急撤离了部队。
带着武器装备历经千辛万苦,日夜不停地赶路投奔了八路军。
前后参加了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多次粉碎敌人的入侵,带领部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他军事生涯的终点。
他马不停蹄地又投身于解放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
时任山东军区二师六团团长的江潮,先后参加了四打四平、松花江、辽沈、平津和渡江等著名战役,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江潮被授予少将军衔。
最后一位将领万毅,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中将之一。
出生于1907年的万毅,曾是张学良麾下的一员猛将,也是张学良的得意门生。
对于早就立志投身保家卫国事业的万毅,参军是刚满18岁的他梦寐以求的。
短短6个月,万毅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吸引到了张学良的注意。
被调升到他的队列当二等兵,此后便深得张学良器重。
先后担任了,军械官和东北陆军的少校副团长。
但抗战期间,国民党种种荒唐不作为的举动,令立志保卫祖国家乡感到深深的失望。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38年,万毅在与东北老乡叙旧的时,认识到了共产党才是实现战争胜利的出路。
毫不犹豫的,万毅当下便决心加入共产党。
万毅在解放战争中也担任了重要指挥岗位,带领部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1955年,万毅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东北军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将领之一。
总结起来,张学思、吕正操、解方、江潮和万毅作为张学良的下属中,最具声望的五位将领。
他们的来历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展示了他们的坚定意志和卓越才能。
他们在动荡变化的历史局势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军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